【人文讲坛】《长江日报》资深评论员彭仲解析全媒体时代“背包记者”的生活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3-11-08 点击数:
本网讯 (记者文刀通讯员董莹洁 姜珊)你想打破朝九晚五的生活吗?你想走南闯北交朋友吗?你想声张正义做无冕之王吗?那就来当记者吧。11月7日晚7时许,由我院人文系主办的新闻专业讲座在我院行政楼学术报告厅202举行。《长江日报》资深评论员、主任记者彭仲以“全媒体时代‘背包记者’的生活”为主题展开演讲,吸引了众多热爱新闻的学生到场聆听。
有着22年记者从业经验的彭仲,为校园记者们总结了“勤奋+头脑=成功的记者”。从“豆腐块”起步,到新闻稿件第一次拿奖,每一个成功记者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史。“接到一个热线电话,就要放下饭碗,中午1点出发,夜晚10点到达事发地点,凌晨三四点在车上发稿。”彭仲说,当记者就需要绞尽脑汁的寻觅,能忍受说走就走的采访和起早摸黑的状态。一件件真实的采访案例,都告诉了在场的学生做记者要学会勤奋。
讲座中,彭仲老师还列举出《二七路广告雷人4年前重庆旧闻》和《坐轿者系抢险一线生病医生》两个本地新闻,告诫在场的新闻学子们要有专业的素养,要有核实信息、追根溯源的精神。“做新闻是要求要客观,要公正。但这并不代表记者没有感情。我们的感情是靠事实来表达!”提到8天8夜的玉树地震采访,彭仲老师强调了一个新闻人应该有的情感,但面对新闻事件,记者更要做到冷静、独立、客观、坚持。(责任编辑:文刀)
上一条:我院举办消防安全讲座
下一条:学院召开党务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