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特色”让爱心花开校园内外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3-03-09 点击数:
——计算机系学雷锋活动侧记
本网讯(记者若水通讯员王银平)
弘扬雷锋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传递爱心奉献,是知行校园永远的靓丽风景。
近年来,学院将传承雷锋精神和“厚德载物认知践行”校训紧密结合,以“爱心”为契合点,持续广泛多样地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全院七支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十五个分党支部、近万名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较好地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各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活动中,计算机系以“免费维修电脑”、“支教谌家矶小学”、“帮扶江岸区救助站”三个特色活动义务服务周边社区,让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找到了自身价值,形成了学雷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常态机制,探索出了学雷锋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免费电脑维护爱心奉献师生
计算机系电脑维护小组自09年成立以来,本着“服务全院师生”的宗旨,用专业优势为全院师生解决各种电脑问题,被称为电脑维修的活雷锋。
电脑维修小组自创立以来,得到了十足的壮大和发展,由当初的几人小团队,发展到现在二十余人的大家庭,靠的是小组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改善。09年电脑维护小组成立之初,只有少数的几个工作人员,学院里其他部门对这个义务维修电脑的小组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日工做量不是很大,平均一天2台电脑。为了扩大活动规模,他们于2010年11月在塑胶篮球场举办了电脑维护小组开幕式。并在每栋宿舍楼下都张贴了联系方式的海报,以方便大家有需要能更快的联系到电脑维护小组的成员。从此,有更多的师生知道了维护小组,找他们维修电脑的人员也与日俱增,维护小组的人均日工作量达到了2—6台。
如今,电脑维护小组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更为系统的组织。从小组成员的挑选到培训都定时定向的进行,每个学期党校结业后,都会吸收对电脑维修有兴趣和有意向的学生加入小组。每周二晚上在四栋多媒体教室请专业的老师或丰富维修经验的学生为大家进行相关技能讲解。
从维护小组成立至今已经帮助学院的学生、老师还有其他人员维修电脑达1000余台。现在,除了在校内进行维修以外,如今的电脑维护小组更是将义务维修范围延伸到了校外。2011年5月20日,谌家矶村民通过张贴的宣传海报,经询问了内10栋的宿管阿姨之后,找到了电脑维护小组,请我们上门维修。2011年10月,还帮助电信营业厅进行了电脑维护。
他们每修一台电脑,都会留一张维修回执单,出现过的什么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有记录。到现在为止,电脑维护小组成员人均已收回执单200余张,一年的维修量能达到400多台。
维护小组致力于用所学知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其存在的意义,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服务大家,甚至服务于社会。维护小组将会持续这些充满爱心的活动,一届届传递下去,努力做好免费维修工作。
十年风雨兼程爱心传播知识
谌家矶小学义务支教活动是计算机系的一个传统活动,它从2003年创建至今,已历经10年的风雨沧桑,而它却是历久弥新。
支教小组是由计算机系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所组成的一个团体。活动对象是谌家矶小学的学生们,小组成员每次30-32人,每周四12:30在校门口集合,由管理人员清点人数后乘坐小车前往小学进行活动,13:00开始上课,13:50下课返校继续下午的课程。每周如此,风雨无阻,10年来,支教已达360多次。
10年来,小组成员在不断的更换,每一届的党校毕业后,系部都会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向所有的党小组成员介绍和宣传支教活动,并吸纳新鲜的血液入内。并将新成员安排在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有一至两名有经验的老同志来带这些新人并不断磨砺他们。每当小组里有升到大三的同志时,他们便需要退出小组专心攻研课业,而新一届的同志也已成长起来可以独当一面了。他们用自身的知识把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传播给孩子们,带去新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希望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启发引导。
支教成员每个都非常优秀,然而,最重要的是坚持。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份责任,即不能失信于小学的那些孩子们,既然为人师表就必须做出表率。通过义务支教活动,让大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祖国,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同时,让他们学会面对各种困难,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将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彻底的贯彻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大手牵着小手 爱心照亮孩童
从2008年12月份开始至今,计算机系与武汉市流浪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之间的爱心活动已经持续了四年之久,今年迈入了第五年时光。在救助站里,有着一群因为家庭离异、走失、被拐卖、被弃养等等一些原因而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他们生活在武汉市救助站义工们的爱护当中,等待着通过警方的联系而找到回家的路,重新回到家庭的温暖之中。这四年来,计算机系的青年志愿者大队的志愿者们一直坚持着志愿者服务精神为救助站的流浪儿童们献出他们的每一份爱心。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心能够给孩子们传递到一些希望,带给他们以快乐,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心中的阴霾。
救助站一共有20多个孩子,志愿者们每周根据课表安排去四次,每次去2-3人,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一共有27个。志愿者们为这些孩子义务支教,传授他们知识,带给他们欢乐,给予他们温暖。
以下是从2008年以来至今计算机系志愿者与救助站之间开展的一些活动。
1、武汉市救助站社会助养活动启动仪式
2008年12月1日,计算机系青年志愿者协同武汉市救助站和武汉地方电视台开展了“同心筑爱巢明天更美好”的武汉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保护中心社会助养活动启动仪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
2、央视记者采访,呼吁更多爱心人士献出关怀
2009年3月15日,计算机系青年志愿者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一起来到武汉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看望流浪儿童,为孩子带去了有趣的课堂和表演。央视记者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通过这次活动,有更多的人关注了救助站,关注了那些流浪儿童,关注了青年志愿者们,呼吁更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活动中去。
3、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启动仪式
2010年3月16日,在院系部领导的带领下,计算机系青年志愿者冒着严寒来到武汉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与救助站的负责人一起进行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启动仪式。
4、走进大学亲近梦想
2011年4月22日,计算机系青年志愿者举办了“走进大学亲近梦想”为主题的活动。
5、走进大自然把春天带给孩子
2012年3月31日下午两点钟,计算机系与信息工程系的青年志愿者们携同武汉市未成年人流浪保护中心的负责人一起带着孩子来到武汉市东西湖石榴红村的草莓基地采摘草莓,把春天带给孩子。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如同太阳般的灿烂,志愿者们打从心底的开心,并且下决心,在以后的爱心支教活动中,能够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并且带他们走出生活的阴霾。
6、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2012年10月10日,这一天是辛亥革命纪念日,志愿者们带着救助站的孩子们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用最易懂的方式向小孩子们解说了当时的历史,让他们建立起了勿忘历史的品质。
在学雷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犹如着寒冬里最灿烂的阳光。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们更加接近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服务他人的良好精神面貌。大学生们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也将影响到每个志愿者的一生。(责任编辑: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