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院务信箱 旧版入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知行要闻 > 正文

彰显“厚德载物 认知践行”理念——记我院上海世博志愿者生活点点滴滴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0-09-19 点击数:

本网讯(学通社记者:何洁)2010年6月,我院11名学子经过层层选拔从数万名在汉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6月底,她们远离家人,远离朋友,远离知行校园,不远千里前往上海投入世博志愿工作。时隔二个月,我们的志愿者生活得怎么样?在全世界都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中,她们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受学院团委特派,学通社社长何洁前往上海,对我院在沪的11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4天的跟踪采访,亲历世博志愿者的生活,体味志愿者生活背后的酸甜苦辣。

世博“行”:累,执著

《孟子•告子下》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到达上海之后,记者电话联系到了一名正在休假期间的志愿者尹康妮。但记者见到她的时候,眼前的女孩双腿浮肿,脸上也长了脓疮,原来志愿者们工作的地方都是世博园里展馆的外围,他们必须承受上海连续一个多月来每天30多度高温的暴晒和14个小时不间断的工作。而原本从小体质就弱的尹康妮在坚持一个月以后不堪重负,在医生的多番要求下,尹康妮终于向公司请了一周的病假。这样难得休息时光也提供给记者更多了解她的机会,从她刚来上海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时尚的90后女孩,在闲聊中也得知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儿,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她身体瘦弱,从小父母也都从来不让她做重活。而尹康妮却有一颗坚强的内心。据她介绍,由于他们这批志愿者都是在可口可乐公司做销售,而世博圆迎客高峰的时候每天都有近50万人进园,因此饮料的销售量很大,志愿者们的工作量也相应加大,有时候一整天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要不停的迎接川流不息的顾客。虽然康妮从未料想过在世博工作2个月后自己的身体会出现这些状况,但乐观的她并没有悲观。回忆起当初决定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的情形时,这位刚过完20岁生日的女孩还面带天真的笑着说:“能为国家举办的盛会当志愿者多光荣啊!顺便还可以来上海看世博呢!”虽然累但没有放弃,她说,“她的梦想是将世博的护照上盖满所有展馆的印章,等回到学校的时候送给没看过世博的同学当礼物。”

世博“知”:上海世博是个大课堂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志愿者的工作虽然辛苦,他们依然能从工作中体会到不少乐趣。志愿者对于游客来说是世博园的主人。他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特别是在外国友人面前,他们更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彭惠雯是我院11名志愿者中最“突出”的一个。在校时她就是我院篮球队的一员。一米七四的身高,身披一头齐腰的长发,总能惹得路人侧目。她最特别的地方是,不仅自己做志愿者,而且还鼓励同在念大学的弟弟也一齐来到上海当起了志愿者。

谈及做志愿者的趣事,另一名志愿者朱美容回忆道:“一对欧洲夫妇需要坐船去浦东游览,不知道确切的渡江路线和浦东游览路线。因为他们都不懂中文,于是我只能试试用自己不太流利的英语与他们交流。实在解释不清楚的,就只好用身体语言和微笑来帮助他们理解,最终帮助他们找到了最佳游园路线。我微笑着向他们说了句:‘Have a good time!’ 而两位夫妇竟异口同声地向我道谢:‘Thank you , too。’”原本从来不敢主动开口用英语交流的她,现在渐渐喜欢上了英语口语,常常在趁工作之余学习相关书本知识。她开心地表示:“在世博做志愿者的工作培养了我对英语浓厚的兴趣,这是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不少志愿者都有相同的感受:“上海世博是个大课堂,这趟来得很值得。”

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记者每时每刻都为他们所感动,而他们也把记者当做自己的好朋友,于是记者向他们聊起了此行的收获。康妮总是同行志愿者中最积极的一个,她高兴的说:“终于可以自己交学费啦!”而其他几名志愿者则更多地表达出自己在心态上更为平和,不再怨天尤人,在和人相处上不再总是从自己的好恶出发,更多地是为别人考虑。他们有的表示:“以前太自我了,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现在懂得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就是你要学习之处。”有些志愿者更是感慨到“学以致用”这四个字的含义,他们把课堂上学习到的文化知识用到了与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去,需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我院11名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学院秉承“厚德载物,认知践行”的办学理念。正是他们认识到“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的真理,才有了走向社会的勇气;正是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知识的欠缺,才有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组委会高度赞扬我院志愿者:知行学子是世博会上靓丽的风景

志愿者所住的宿舍位于上海的郊区,乘地铁到世博园区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中途还需要转乘,而世博园每天9点定时向游客开放,志愿者都必须早上5点半起床赶在8点前到达世博园区,进园后去总店提货,登记,然后推着货车去各自所负责的责任区开始一天的工作。也许是高负荷的工作量,也许是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太多,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很多志愿者都在短短2个月内先后递交辞呈返校。而我院的11名志愿者都坚持了下来。

志愿者庄桂阳,08级新闻专业的学生。当被问及为何能一直坚持至今时,这位话语不多有些腼腆的山东大男孩却笑着说道:“每个人的修养和工作态度都不同,我觉得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不应该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体现在走出校园面对工作时的一种态度。”庄桂阳介绍说,从学校一起去上海的11名志愿者中有7名男生、4名女生,原本并不认识的11个人却在异乡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他们在工作中相互鼓励扶持,在生活中相互照顾。 “大家都是从知行学院走出来的会显得格外亲切,出门外在都像亲人一样照顾”,李金笑着说道。而在校友尹康妮病假期间,7名男生都主动轮休帮她上班,以缓解其病情恢复后连续补班的压力。

据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知行学院的志愿者很能吃苦,他们真正地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他们是世博中靓丽的风景。感谢知行学院对世博会的支持。”

志愿者:知行,梦起航的地方

满满的收获让志愿者在承受繁重的工作之时,也颇感欣慰。在四个月的志愿者生活中,远在异乡的孩子永远牵挂家人,身处异乡的学子也心系母校。

采访中,志愿者们都流露出了对家人,对朋友,对母校的思念。人在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想家,生病期间的90后女孩尹康妮尤为如此。“11月返校后,我就应该立即实习找工作,听说我们班搬到新宿舍了,特别想回去看看,想再睡一晚学校的木板床,再看一眼从前的老宿舍楼。”硬朗的山东小伙庄桂阳也有同感,“思念很多”,短短的四个字却包含了无限的情感。他感慨地说:“在上海的每一晚,总会想起6月临行前观看毕业典礼时院长说起的那句话:‘毕业以后,你们是否还会记得学校外面的烧烤摊,是否还会记得……’”

谈及后面的志愿工作,大伙都坦言:“这次出来的目的就是要锻炼自己,同时我们也代表整个知行学院,我们一定会在后面的工作中不负志愿使命,为知行争光!”

志愿者,它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精神;是奉献,更是光荣;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志愿者对他们来说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称谓,而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有人说:志愿者——是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他们所奉献的,是辛劳汗水和无言的执着;他们所坚持的,是平凡的身份和不凡的岗位;他们所引以为豪的,是内心的荣誉和责任。

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无论再苦再累,知行学子都一定会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志愿服务,为上海世博划上浓重的一笔!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街兴盛大道特1号

邮编:430011

投诉举报电话:027—62308156

安全值班电话:027—82307110

版权所有©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鄂ICP备19016608